近日东城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东城区南护城河(左安门桥至广渠门桥段)排查检测溯源服务项目验收评审会,与会专家和领导对项目工作成果给与了高度赞赏。认为项目组按照合同要求,在项目工作量大、项目任务时间要求紧的情况下,项目技术路线合理,工作内容完整,成果资料齐全,符合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评审。标志着由中环长青生态智慧团队承担的该项目完美收官。
2024年5月,北京中环长青生态智慧团队成功中标“东城区南护城河(左安门桥至广渠门桥段)排查检测溯源服务”项目。本项目是东城区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进一步完善东城区入河排口档案信息,更新入河排口台账,分析河段水质热点分布情况,溯源分析潜在污染源,为加强汛期污染防治,减少污染入河,提升河段断面水质提供依据;为入河排口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提出优化建议措施,为东城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和精准管控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项目采用多功能无人船装备最新型侧扫声呐,该声呐产品率先采用了自适应波形调整技术,结合宽带信号处理和图像均衡技术,能够对水下各类小目标和复杂结构进行清晰成像;无人船搭载7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和3个采样瓶,在地面控制基站的工作水域电子地图上设置监测点位和采样点位,软件系统自动生成航行路线,无人船在接到工作任务后自动实施水质监测和采样作业。项目采用的水下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具有4K变焦拍摄功能的水下机器人,具备4K变焦摄像头、光学防抖、垂直升降、精准悬停、智能定深功能。管道机器人配备高清镜头,具备快速除雾、大坡度越障、智收放线等功能,是国内领先的管网机器人。
为有效保障水环境检测和治理设施安全,保障东城区水环境污染攻坚战成果。每次收到暴雨预警后,北京中环长青团队迅速响应,闻“汛”而动,“汛”速出击,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应用科技手段助力东城区做好水环境雨后应急响应工作,巡查经历整个汛期,共巡查10余次,巡查范围覆盖全部入河排口及重点河段。生态智慧团队按照项目计划结合汛期降雨情况,及时组织开展东城区雨后入河排口巡查,针对巡查发现的问题排口和河段,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完善建议,采用无人船对重点河段开展5期巡航检测和水质自动采样分析工作,不定期采集断面和排口水样开展实验室分析,采用水下机器人和管道机器人对问题排口进行确认和污染溯源,有力地为东城区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
检测团队按照生态智慧团队筛选出断面和入河排口开展水样采集和检测分析工作,分析判断排口排水的属性,并由此确定对下游考核断面的影响程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工作。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基本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针对一些地方污水混排偷排现象普遍,入河排污口污水来源不清、责任主体不明,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以及入河排污口的监管范围、内涵有所拓展的新形势,近期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利用智能化设备开入河排口的排查整治,加强入河排口的信息化、智慧化监管是实现美丽中国、美丽河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中环长青智慧团队通过本项目实施,进一步检验了设备的适用性,进一步锻炼了人员技术能力。
中环长青生态与智慧团队是中环长青精干的骨干技术团队,团队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实力,致力于生态类业务与智慧化业务,先后在北京、新疆、海南、内蒙等省市负责实施了大气精细化、水环境精细化、水生态调查与治理、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等多个重特大项目,特别是在、生态文明示范、美丽河湖、“两山实践基地”的谋划、申报与实施全过程服务,在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地方环境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维方面取得了多项业绩。在大气、水、土壤、生态、信息化等领域,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服务模式,为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